锦鲤繁殖方法
1、人工繁殖法:人工繁殖就是在雌鱼和雄鱼开始追逐即将产卵时,先将雌鱼捞出,用毛巾将鱼体上的水擦干,再用手抓住锦鲤,轻轻的按压腹部,将鱼卵挤到事先准备好的盘子里。然后再将雄鱼捞出,重复上述步骤,取出雄鱼的精子,也放在盛有鱼卵的小盘子里。用羽毛轻轻搅拌均匀,再快速的撒入水里的鱼巢上,一般4-7天就可以孵化。
2、自然繁殖:饲养者首先要准备好鱼巢,可以用水草、松叶、尼龙绳等,只要能让鱼卵均匀的附着在上面就可以。其次要保持水温到18度以上,后要按照雌性1:2的比例放入亲鱼。待它们自然繁殖后要尽快捞出,避免它们把鱼卵当作食物吃掉。
1、池塘条件养殖鲢鱼的池塘同鲤鱼、草鱼、鲫鱼的池塘保持一致,面积不宜过大,水深在2.5m以内;池堤埂牢固,池底平坦,淤泥适量105厘米;鱼池向阳,阳光充足,且水质干净,排注水方便。2、清塘处理每亩用生石灰150千克或漂白粉4-5千克均匀泼洒池塘。鱼苗入池前10天注水50厘米左右,注水后需要施基肥,每亩用腐熟的鸡粪200-300千克或腐熟的猪粪400-500千克或腐熟的马粪750-1000千克全池均匀泼洒,4-5天后即可放养鱼苗。3、鱼苗放养放养密度应根据生产条件、技术水平及夏种需求状况等灵活掌握,一般每亩放养3-5万尾。放养鱼苗时要选择在培育池的上风口处慢慢的操作,让鱼苗自由的游入培育池内。4、投喂管理鱼苗下池初期,主要以轮虫、小型枝角类等浮游动物为食。为了提高鱼苗下池成活率,要求做到肥水下池,同时辅助投喂黄豆浆。投喂量一般每天每亩投喂2-3千克黄豆磨成的浆,周后增加到4-5千克,分2-3次投喂,并根据水质状况灵活掌握用量。5、日常管理每天都要坚持早晚巡塘观察水质、鱼苗的活动情况和摄食情况,如果发现有病、死苗要及时的捞出;鲢鱼对水体溶氧量的要求较高,在天气温度较高时可打开增氧机以增加水中的溶氧量,否则鱼苗会因缺氧而浮头死亡;注意检查池埂、进出水口处是否有漏洞的地方,以及时的采取措施防止鱼苗外逃。6、病害防治主要以预防为主,要适时做好鱼体锻炼、出塘工作,同时池塘的以及水质处理等工作也要落实到位,可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。一旦发病需要用药,则需严格按照NY5071-2002〈无公害食品渔用的使用准则〉标准执行。
培育方法 鲢鱼苗入培育池后要可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培育。常用的方法为豆浆培育法,先将黄豆用水泡透,然后磨成豆浆,比例为1kg黄豆磨成20kg豆浆,豆浆要求磨的均匀,在上午8-9点,下午2-3点时投喂,投喂豆浆不但可以起到喂鱼的作用,还可以起到培育水体的作用,在开始时每天每亩投喂3-4kg,1周后增加到5-6kg,一般经过25天左右即可停止。肥料培育法是指在鱼苗入池前对池塘施基肥的基础上,在鱼苗下塘后的3-4天,还要进行追肥,每天泼洒粪肥20-30kg。实际的粪肥追施量要根据池塘水质的情况进行灵活的掌握,因鲢鱼喜肥水,因此要适当的多施一些。在培育鱼苗时还要以处用肥为和豆浆混合的方法,这种方法在晨鱼苗下塘和浮游生物不足时使用,要根据水质的肥度来确定追肥量。还有一种方法是草浆培育法,是指将水浮莲等水草打成草浆在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泼洒1次,用量为每亩50-75kg,可以喂鱼,还可培育浮游生物。 鱼苗在经过25天左右的培育后,鱼体已基本达到3cm,此时要及时的分池,以降低培育池中鱼苗的密度,促进鱼苗的生长,提高鱼苗的质量。在鱼苗出池前要提前拉网锻炼2-3次,以增强鱼苗的体质,提高分池成活率。 另外在培育过程中要做好病害的防治工作,以预防为主,除了放养前要做好清塘的工作,培育过程中也要定期。
鲢鱼的养殖技术 1、食性 鲢生活于水上层,主食浮游植物,也食少量浮游动物。轮虫为鱼苗下塘培育的开口活饵料,也喜欢吃豆浆等类似轮虫大小的其他人工精饲料。随着鱼苗不断生长,到夏花阶段以后,鳃耙基本长成,逐渐转为滤食浮游植物,通过池塘施肥,培植水质,可以使鲢生长良好,而各生长阶段都喜食各类粉状人工精饲料。 2、生长鲢属于生长快的大型经济鱼类。性成熟年龄为3—4龄(流域)。体重增加以3—6龄快,以后减慢;体长增长以1—4龄较快,第4龄后减慢。 3、繁殖 鲢属于大江类。在天然条件下我国主要大江河干流均有其产卵场,产卵季节亲鱼可游至产卵场进行产卵繁殖,但在人工池养条件下则不能。 鲢鱼性成熟年龄和个体大小与纬度(热量)有密切关系。在我国华南,性成熟年龄为2—43龄,体重2kg左右;在华中,性成熟3—4龄,体重3kg左右;在东北,性成熟5—6龄,体重5kg左右。此外,性成熟还与营养条件有关,营养不同,性成熟年龄和体重也会出现差异。雄性还普遍比雌性早熟1年,个体也比雌性偏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