抓周礼是庆贺幼儿周岁生日的主要礼仪,这种礼仪在我国北齐(550-577年)时期就已存在,称作“试儿”。到了宋朝时期(960-1279)更加盛行,称作“拈周试睟”,后来在民间称作“抓周”。婴儿一周岁时,亲朋一般馈赠礼物。富裕人家设“周岁宴”,席间陈设书画、砚笔、刀剑、算盘、秤尺等器具让小孩拣取,视其喜爱,预卜日后。
“抓周”,即在周岁生日席上摆放各种物品,让孩子任意抓自己的心爱之物。抓周礼源于古代的信仰和征兆观念。婴儿在抓取生日桌的东西时,以抓取的东西来判断婴儿的志趣和前程。所以在生日桌上摆放的物品或糕饼都有象征性含义。弓刀象征武功、剪尺象征手艺、书笔象征文才、线团象征长寿、白雪糕象征心地洁白、松饼象征经纶满腹、打糕象征意志坚强、高粱面饼象征驱鬼辟邪。婴儿的彩条袖子袄源于阴阳五行观念中的红、黄、蓝、白、黑五方颜色,具有安康与的含义。
这时孩子的父亲在盘中摆上奶食、糖果和五谷类,用红布把它蒙上,在红布上面放一把系着哈达的新剪刀,然后把它恭敬地放在主客老人面前的桌子上。接着用银碗盛一碗鲜奶献给主客老人,请他为孩子剪胎发。主客老人接过银碗后,先用右手无名指蘸一点奶子,向空中弹洒鲜奶敬天敬神,谈后自己品尝一下后,依次递给其他客人品尝。
给孩子剪发时要把百汇到前额的头发留下来,谓之“桑麦”即汉族之刘海的意思。把其余头发全部剪下来后,把它团成一个小圆球,配以青铜小饰件或古铜钱,以及贝壳、珍珠和绿松石等饰品,缝在孩子的后衣领上,再把铜钱用皮条绳串起来,并在其一端系上小铜铃铛或箭矢,做成一尺多长的两三根皮条串子,系于小孩后衣领上的发球团上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