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代的《东京梦录》记载说,有的佛寺在节日开狮子会,僧人坐在狮子上做法事、讲经以招来游人。
明人张岱在《陶庵梦忆》中,介绍了浙江灯节时,大街小巷,锣鼓声声,处处有人围簇观看狮舞子的盛况。
我国流行的舞狮,有文狮、武狮之分。"文狮"动作细腻诙谐,主要表现狮子的活泼及嬉戏神态,如抡球、戏球、舔毛、搔痒、打滚、洗耳、打瞌睡等,富有情趣性;"武狮"则重技巧和武功的运用,如腾、闪、跃、扑、登高、走梅花桩等高难动作,表现狮子的威武性格。
形式有双人合扮的大狮或单人独扮的小狮。全身狮皮覆盖, 外观酷似狮子。表演狮舞要凭一定的武术功底,并要坚持练习。表演时,一人手持彩球或头 带面具在前引逗狮子做抖动、搔样、跌扑、跳跃、踩球、过板、登高等动作,并配以锣鼓声 ,动作合拍,惟妙惟肖,逗人喜爱。春节期间,各地的耍狮队都要走村串户表演,俗 称“狮子拜年”,受拜单位或人家,要挂红封包,让耍狮队搭人梯摘封包。这是一场惊险的 技功表演,十分吸引观众。
初北狮在长江以北较为流行;而南狮则是流行华南,南洋及海外,亦有将二者溶合的舞法,主要是用南狮的狮子,北狮的步法,称为“南狮北舞”。